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无障碍 | 关怀版 | 登录 |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乡村振兴>社会帮扶

重庆合川:“红细胞微治理”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径

日期:2023-03-21

合川区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红细胞微治理”为载体,建好“微组织”、定好“微规则”、用好“微能量”,有效助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积极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乡村高效能治理、群众高品质生活。

一、党建引领、激活细胞,构建治理体系“一张网”

一是建立“小微”党组织。根据地域、人口划分自治院落,划小治理单元。创新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指导农村院落治理小单元内有3名以上党员的成立党组织或党小组,充分发挥在纠纷排解、议题把关、过程组织、督办落实、财务监督的领导作用,引领院落治理。目前,全区419个村(社区)建立各类“小微”党组织2413个,基本实现建立“小微”党组织全覆盖。

二是建立治理委员会。组建以“小微”党组织负责人、离退休党员和村(居)民小组长任主任,各类党员、有威望群众、遵法懂法的人员担任成员的农村院落治理委员会,受村(社区)“两委”领导,管理所在治理单元日常事务。目前,各类治理委员会3926个,成员超1.9万人,有效破除了治理盲区。

三是建立治理帮扶团。创新建立“117”志愿者帮扶团,即建立“1”支党员模范队伍,带动“1”批志愿帮扶人士,开展普法、帮扶、关爱、调解、环保、便民、安防“7”种志愿服务项目,助力疫情防控、灾害救助、纠纷调解、法治宣传、道德倡导等工作。全区30个镇街均成立志愿帮扶团,现有爱心志愿者3.4万名,开展志愿服务16万余人次,帮助群众解决各类问题6300余件。

二、同频共振、协商众议,汇聚治理主体“一条心”

一是健全运行规则,让治理由“无序”变“有序”。建立“三事分办”工作机制,实现治理事项分级收集分类办理,“公事”由区、镇街、村三级协调解决,“共事”组织村(居)民代表、社会组织等共同办理,“私事”引导村(居)民自行协商解决。延伸乡村治理工作联席会议模式,创新探索区、镇街、村社和治理小单元的“3+1”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基层党建网与乡村治理网“双网”深度融合。目前,全区网格收集民情民意21.7万余条,办理民生实事44万余件。

二是健全议事规则,让治理由“单打”变“共治”。将治理委员会成员、户代表、党员等相关利益方纳入协商主体清单,按需邀请驻村干部、村“两委”成员、群团组织、志愿者等参与协商。依托社会治理智能信息系统研发全民协商线上议事平台,创新多方提事、科学分事、协商议事、联动办事、专责监事、共同评事“六步议事”工作流程,确保“大事大议、小事小议、急事立议、无事不议”,开展灵活多样协商活动。目前开展各类协商2.5万余场次,协商满意度达98%。

三是明确行为准则,让治理由“他律”变“自律”。全面开展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修订完善工作,深化村(居)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做法,大力推行“积分制”,建立积分奖励、劝诫劝导、处罚惩戒等奖惩制度,改变人情攀比、薄养厚葬、封建迷信等陋习,使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成为了规范村(居)民行为、维护乡风文明的基本准则。大力推行“清单制”,建立村社自治、协助、负面、证明、事务“5张清单”,整治社区“万能章”,减轻村级组织负担、提高乡村治理效能。

三、主题实践、精细精治,集成治理质效“一片景”

一是丰富“三风”内涵,实现乡村文明。以文化润心,打造“红色板凳会”“老兵说法”等特色品牌,举办“河马村晚”、“我们的节日”、全民阅读、新时代文明实践“六讲”、弘扬新风主题教育等活动6200余场;以榜样立德,深化“一约三会”做法,常态化开展产业之星、法治之星、文明之星、卫生之星和“最美合川人”“合川新乡贤”等评选活动,引导广大群众跟着学、照着做,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真正让乡村“活”起来。

二是盘活农村资源,壮大集体经济。充分发挥民主协商制度,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引导村民围绕乡村振兴开动脑筋、建言献策,用个人“微点子”绘就发展“大蓝图”,真正让农村资源动起来、农村人思维活起来、群众钱包鼓起来。各村(社区)积极转化协商成果,牵头组建成立股份合作社,采取盘活闲置资产、资源以及提供社会化服务等方式,实现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共同增收,2022年第三季度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3.5%、8.5%。

三是激发群众活力,建造美好家园。通过民主协商、示范带动等方式,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决策、实施、监督等各个环节,促使村民养成“三定三勤三看”生活习惯,积极参与村庄清洁、面源污染治理、垃圾分类处理、巡河护河等行动,切实守护好绿水青山。紧贴群众日常生活实际,创新实施“情暖三江”微服务活动,鼓励辖区群众、社会组织、群团组织等主动参与互帮互助、纠纷调解、治安巡逻等社会事务,全力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