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无障碍 | 关怀版 | 登录 |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荣昌:做长“一根粉条”  叩响致富之门

日期:2021-01-19

    【摘要】 荣昌区河包镇加工传统粉条历时上百年。近年来,河包镇按照“小业主、大连片、大产业”的思路,加快构建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粉条产业链条,并通过土地入股分红、企业利润分红、发展订单农业、提供就业岗位等方式与贫困形成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人口高质量脱贫。截至目前,全镇年产粉条5万余吨,年产值4亿多元,带动贫困户人均年收入从2017年的3000元提升至2020年的6000元以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从‘生产发展’到‘产业兴旺’,反映了农业农村经济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加快优化升级、促进产业融合的新要求。”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五个一批”工程的重要一环,越是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关头,越要重视产业扶贫的支撑带动作用,越要发挥产业扶贫的主战场作用。作为百年传统粉条加工生产基地,河包镇一直紧紧依靠粉条产业来带动群众脱贫致富;2018年成功获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以来,河包粉条借势启航,产业实现“接一连三”的快速转型升级,做长“一根粉条”,成功串起集种植、加工、销售的一条完整产业链,通过一系列利益联结机制,带动了贫困人口高质量脱贫,走上小康之路。

    一、背景与概况

河包镇位于重庆市荣昌区东北部,幅员面积71平方公里,拥有耕地6万余亩,辖6个村(社区),73个社,总人口4.6万人,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94亿元,同比增长15.0%;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838.9元,同比增长10.7%。全镇现有建卡贫困户8542708人,其中已脱贫8432679人,未脱1129人,将于2020年全部脱贫摘帽。

长久以来,手工粉条一直是河包镇的传统产业。全镇有粉条企业24家,年产粉条5万余吨,年产值4亿多元,从业人员1000余人,传统粉条、酸辣粉、小火锅等河包粉条系列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河包生产的火锅粉条和酸辣粉占川渝两地销售份额的70%以上,占全国的30%以上,产品供不应求,发展势头迅猛,市场前景广阔。但是,过去的产业发展一直走的是“靠天吃饭”的老路:种下的红薯品种未经过筛选,淀粉含量仅为6%,产量也一般,群众种植红薯的积极性不高,大量红薯淀粉原料依靠外地收购;粉条企业生产工艺落后,生产条件参差不齐,粉条产业整体发展质量普遍不高,对贫困户的增收带动作用也十分有限。

近年来,河包镇党委、政府明确了做大做强粉条产业,以产业助推脱贫攻坚,实现“粉条生产、红薯及配套蔬菜种植、粉条产品营销”全产业链发展,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全面高质量带动脱贫的产业发展新思路。围绕思路,借助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项目,组建河包镇专门队伍,制定扶贫产业发展规划,河包粉条实行全产业链提档升级,红薯种植由传统的户户发展到机械化、规模化、优质化高淀粉红薯种植,种植的红薯淀粉含量达27%;粉条加工由一家一户的红薯淀粉手工作坊发展到现代化、工业化、集约化加工生产;粉条产品由单一的菜市场干粉条发展到多样化的湿态酸辣粉、火锅粉等休闲、旅游食品,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河包粉条由无名商品推出“潘幺妹”、“小茂哥”等品牌粉条。河包镇在粉条产业链方面做了大量的摸索和创新,也探索出粉条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推进各项联农带贫措施落地,订单农业、入股分红、务工就业等方式,贫困户人均年收入从2017年的3000元左右提升至2020年的6000元以上,粉条产业链有效带动了贫困户300余户脱贫增收。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以绘好扶贫蓝图为切入点。经过精心筹划,结合河包镇实际,以产业扶贫为抓手,制定了《河包镇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粉条产业联农带贫机制的主要措施。同时,成立了河包镇产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将产业扶贫纳入全镇的中心工作,做到了领导到位,责任明确,任务落实,确保联农带贫出实效。

(二)以壮大龙头企业为着力点。我们从农业产业强镇中央补助中拿出部分资金,按照不超过企业总投资的40%的标准,对全镇22家企业实施技改升级和企业规范化建设进行奖补扶持。其中,给予龙头企业黄海食品有限公司重点扶持,用于新建年生产能力达到10000吨的标准化厂房,产值达1亿元。建立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监控中心和河包粉条产品研发中心,同时着力提升企业污水处理设施设备水平,确保粉条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三)以建设红薯基地为支撑点。按照“小业主、大连片、大产业”的思路,依托农业合作社分别在5个村(社区)实施土地流转5000亩,实施土地宜机化整治,与西南农业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等合作研发高淀粉红薯种植,建设高标准红薯种植基地,带动当地贫困群众积极融入。

(四)以打响粉条品牌为突破点。推进河包粉条“三品一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和粉条生产技术传承市级非遗等申报,提升扶贫品牌知名度。同时,全面铺开产品销售渠道,河包粉条成功入驻沃尔玛、上海欧尚大卖场、山东“美一佳”,并在重庆、上海机场,成渝高铁、华东高铁沿线车站等重要交通枢纽展示销售;通过网络平台直播及淘宝、天猫、京东和荣昌区本地平台“在村头”等渠道开展线上销售,月平均销量达到500万多份。

(五)以产业联农带贫为落脚点。一是土地入股分红,我镇构建了“龙头企业+贫困户”“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利益联结机制,辖区内6个村(社区)均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流转土地打造标准化高淀粉红薯种植基地等,合作社向村民进行两次分红。第一次,每年每亩200元土地保底固定分红;第二次,剩余利润按“127”比例进行分配,即10%为村集体经济组织自留,20%用于支付合作社工作人员薪酬等,70%用于合作社成员再次分红。二是企业利润分红,将农业产业强镇发展资金纳入股权化改革范畴,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其中50%由企业持股,另50%实行每年不低于6%(即12万元)、期限不低于10年保底分红,用于对接两个市级脱贫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三是发展订单农业,企业与贫困户签订合同,按市场价收购红薯或粗加工淀粉,并推行“价格保底”“按规模奖励”等机制,提高农户种植的积极性。四是提供就业岗位。辖区粉条企业主动为贫困户开放了近100多个就业岗位,每名工人月薪在3000元左右。

    三、经验与启示

第一,在制定方案上下功夫,是联农带贫的关键。搞好规划,紧紧抓住优势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延伸产业链条。建设高淀粉红薯基地,解决原材料供给问题是根本;建设淀粉加工厂是打通产业链的关键;加强粉条品牌打造,是提升价值链的保障;建立利益联接机制,是产业联农带贫的目标。粉条脱贫产业《方案》是施工图,是作战图,制定出台一套含金量高的扶持政策,最大限度为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人才、技术等各要素保障,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把蓝图一步步变成现实。

第二,在品牌宣传上下功夫,是联农带贫的纽带。我们投入打造160万元,建设河包粉条网站、河包粉条全国连锁店、鼓励企业参加展销和糖酒会等方式,宣传河包粉条品牌。投入40万元对250家店面招牌进行了改造,投入20万元在重庆城区设置了200块道闸广告,投入130万元建设河包粉条展示厅,有效带动了扶贫产品销售,实现了“线上线下”齐飞的可喜局面。

第三,在利益联结上下功夫,是联农带贫的根本。我们通过建立专业合作社并投入项目资金支持合作社参与产业链条经营,既实现了集约化经营,解决了农村土地撂荒问题,又为贫困户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增收搭建了平台,贫困户两次分红,每年增收100余万元。

第四,在产业融合上下功夫,是联农带贫的保证。产业扶贫一系列项目,既解决了农村土地撂荒及农民致富增收问题,破解了本镇红薯淀粉不能满足企业需求难题,还助力我们推进乡村旅游,打造“薯文化”为特色的“薯一薯二”田园综合体,打通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