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无障碍 | 关怀版 | 登录 |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彭水:郁山苕粉:“浪”出好日子

日期:2021-01-19


    【摘要 彭水有着得天独厚的适宜红薯种植的自然环境优势,又有着红薯加工的传统技术基础。脱贫攻坚以来,彭水县着眼市场需求,以建设“中华薯业强县”为目标,强化科技支撑,完善产业链条,持之以恒做强做优红薯产业,使红薯逐步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助推扶贫开发的支柱产业。郁山镇充分发挥当地龙头企业龙须晶丝苕粉有限公司的带动作用,实现红薯产业种植规模化、加工专业化、产品精细化、营销品牌化,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彭水地处武陵山区,地形复杂,土地中富含矿物质盐,长出的红薯个大、味甜。在当地,红薯被称为红苕,红苕加工制作成粉叫苕粉。郁山镇位于彭水县东北部,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苕粉。红薯经过清洗、粉碎、过滤等工序后,最核心的一个环节叫做“浪”,从锅里捞出“浪盆”接起粉皮进行晾晒,晾杆上的苕粉晶莹剔透,成了苕粉最美丽的时刻。但当地群众不曾想到自家“浪”的苕粉,能够作为彭水最著名的产品,走出大山,成为国民甚至外国民众餐桌上的美味,成就一项致富产业。

脱贫攻坚以来,彭水县着眼市场需求,强化科技支撑,完善产业链条,持之以恒做强做优红薯产业,以建设“中华薯业强县”为目标,使红薯逐步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助推扶贫开发的支柱产业。一是全力推行订单生产2019年全县红薯种植面积30万亩,其中订单生产面积5.6万亩,带动贫困户6300余户。二是加大食用薯基地建设。为重点稳步扩大商品薯生产基地和贫困户种植规模,推广绿色高效生产技术,在郁山、新田等地建设了一批红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示范基地,带动全县食用商品薯生产水平进一步提升。三是优化加工体系建设。按照“初级加工在基地、精深加工进园区”的原则,合理布局和完善红薯梯度分段加工体系,形成薯类产品多元化格局。2019年,全县规模加工主体28家,加工鲜薯15.8万吨,实现产业产值5.6亿元。四是强化科技支持。加强与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西南大学重庆市甘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各类科研院所的紧密合作。与西南大学合作项目1个,红薯试验示范基项目1个,成功培育9个新品种。开展基地乡镇红薯产业扶贫培训12个乡镇,380余人次。

根据全县扶贫产业规划,郁山镇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大力发展红薯产业,进行红薯深加工。充分发挥当地龙头企业龙须晶丝苕粉有限公司的带动作用,实现红薯产业种植规模化、加工专业化、产品精细化、营销品牌化,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2019年底,郁山镇5个贫困村已全部整村出列,贫困对象累计脱贫9783676人,贫困发生率为0.12%。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2019年,龙须晶丝苕粉有限公司带动郁山镇15个村(社区)1400余户(其中贫困户329户)种植优质红薯15000亩,并建设红薯产业扶贫基地1500亩,免费向329户贫困户发放薯种24.25吨。与种植农户签订种植协议和收购协议,无偿提供种薯、种苗和技术培训,实行保护价收购,年均收购种植户鲜薯400万吨,覆盖贫困户500余户,吸纳周边群众65人实现长期稳定就业。引导35户贫困户以土地入股合作社,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引导41户贫困户以扶贫产业贷款入股,每年保底分红3500元以上,助力贫困户稳定脱贫。如,贫困户杨伦发因2009年一场车祸受伤,需要长时间休养,导致家庭经济情况急速下降,他一度看不见生活的希望。杨伦发看到郁山镇党委政府在大力鼓励支持发展红薯产业,种植红薯也有保护价收购政策,基本上不会出现亏损的情况,于是开始大面积种植红薯。劳动脱贫最光荣,依靠红薯产业的帮扶带动和自己的勤劳双手,杨伦发2016年顺利脱贫,2019年还被评选为脱贫致富带头人。今年,杨伦发计划种植红薯150亩,并种植水稻、玉米,规模养殖生猪,年收入预计超20万元,杨伦发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自己要真干实干,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

红薯本是“上不得台面”的粗粮,郁山镇广大群众却通过“浪”出的一张张苕粉,增加了的收入,过上了好日子。

几点启示:第一,彭水有着独特的自然环境优势和普及度很高的种植基础和加工基础,红薯产业已经成为促进彭水群众增收、助推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第二,红薯产业的发展和红薯价值的提升,得益于彭水县紧跟市场需求,强化科技支撑,完善产业链条。第三,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龙头企业带动广大贫困户参与到红薯产业中,为贫困户解决从种植到销售的实际困难,并通过入股方式,使贫困户持续受益于龙头企业的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