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无障碍 | 关怀版 | 登录 |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药引村民闯出致富路 ——巫溪县兰英乡西安村中药材产业扶贫案例

日期:2020-10-15


药引村民闯出致富路

——巫溪县兰英乡西安村中药材产业扶贫案例


【摘要】 兰英乡西安村位于巫溪县东南部,中药材种植历史源远流长。近年来,兰英乡立足生态优势,坚持“政府搭台、村委牵头、企民携手”思路,在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科技服务支撑等方面下足功夫,推动全村中药材产业做大做强。截至2019年,全村药材在地面积3400亩,综合产值15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640元,其中带动贫困户141513人,户均增收3900元。


一、背景与概况

兰英乡西安村位于巫溪县东南部,距离县城55公里,毗邻湖北神龙架林区,西南分别同阴条岭、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连。全村幅员面积33.4平方公里,辖3个村民小组,共5242073人,其中党员37名、建卡贫困户141513人,耕地3800亩,林地面积46250亩,平均海拔1560米,夏季平均气温19摄氏度,冬季积雪达70余天。该村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优势,民间有源远流长的种植中药材历史。但受交通条件落后、基础投入偏少和科技支撑不足等因素制约,中药材产业停滞不前,具体表现为技术缺、规模小、效益低。近年来,兰英乡立足生态优势,抢抓政策机遇,坚持抓住产业扶贫这个牛鼻子,打好生态牌,念好药材经,中药材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粮经比调至1:92019年,全村太白贝母、独活、党参、云木香等药材在地面积3400亩,综合产值达到1500多万元,人均增收7300元。同时,村集体经济迅速壮大,年收入从脱贫攻坚前的1.2万元跃升至2019年的2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640元,走出了一条高质量产业扶贫之路。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夯实基础,合理规划,补短强长初具规模。一是补基础设施短板。累计硬化村内公路37.4公里,将交通连成线;综合整治农田3400亩,让农田形成片;新建农业生产蓄水池76000立方米及配套水渠管路,使水利织成网;新建药材炕房13座,将加工聚成群,全面有力地提升中药材生产加工运输能力。二是强优势品种长板。立足村域立体性气候特征,引导群众合理布局中药材,创建巫溪太白贝母、巫溪独活地理商标,形成300亩巫溪太白贝母示范园(西南地区同类品种规模第一)、2000亩独活示范片和400亩烤烟示范带。

(二)党建引领,撬动资本,组织带动卓有成效。村两委成员带头租赁土地种植中药材,同时引进(回)4名本村外出能人和县内农业产业龙头企业投资400多万元发展示范园。由村支部牵头成立西安村中药材发展协会,将引进的6个中药材发展公司(专业合作社)和分散种植农户纳入协会管理,发挥企业技术专业、信息畅通等优势,降低生产、加工、销售中的各类风险,实现产业品牌化、标准化,确保会员增产增收。三年来在,乡村两级的组织带动下,全村药材种植面积增加到3600亩,村级集体经济从年收入1.2万到23万元,今年预计将突破30万元。

(三)科技支撑,强化服务,提质增效成效明显。依托重庆市中药研究院科技特派员的技术指导,建立村两委成员+乡村“土专家”、致富带头人、驻村工作队员和贫困户产业指导员“1+4”的产业发展服务队伍,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强化技术培训,选送代表到县内外学习先进生产管理技术,乡扶贫、农业部门培训专家请到田间地块现场指导,确保从“规划、生产、初加工、销售”全程跟踪服务,实现产品增产、农民增收、集体经济增强。

(四)借种授技,吸纳就业,创新举措巩固脱贫。采取“借种授技、吸纳就业、合作发展”的方式重点帮助贫困户发展。用产业扶贫补助政策为贫困户发展产业提供启动资金,请科技特派员和土专家传授种植管理技术。目前,全村共有141个贫困户有稳定的产业;引回的专业合作社固定吸纳本村60多名贫困群众务工,每年户均增收9000多元,后窖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吸纳18户贫困群众出资合作抱团发展,确保贫困户产业稳妥发展。村集体拿出每年销售收入的30%开发保洁、管水岗位,照料散居孤寡老人,村风民风得到根本好转。

三、经验启示

(一)发动群众是前提。产业扶贫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而发展产业最重要的是要结合当地实际资源禀赋,讲求因地制宜,不能盲目跟风,秉承“政府搭台,村委牵头,企民携手”的产业发展思路,政府主要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信息等公共服务。要结合村民传统生产种植习惯让群众从心里接纳,村干部要带头干,农民才会愿意跟着发展,产业项目才能持续推进。

(二)科技管理是关键。西安村种植中药材历史悠久,但前期一直是村民从山上挖野种子凭经验种植,从育种、积肥、田间管理都极为盲目粗放,土地资源利用效益低,加之年轻人外出务工较多,农村劳动力匮乏,空心化、老龄化问题凸显。为破解“人地”双重难题,西安村以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为突破口,一方面加强“引凤来巢”力度,引入多家技术先进的龙头企业;另一方面“深耕细作”着力培育本土合作社,通过它们的引领,广泛吸纳村民参与其中,在科技特派员的指导下,实现种植流程化、加工集约化、销售订单化,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都牢牢可控,大大降低了生产、市场风险,确保产业持续发展。

(三)党建引领是保障。一个地方要发展首先要稳定,要有一支强有力的村两委班子,其中村支部书记这个带头人尤为重要。2017年以前,西安村村级班子战斗力较弱、变动频繁,通过乡党委选派素质能力强的干部兼任支部书记,对政治坚定,思维活跃,能带领群众致富的能人作为重点培养,经过1年多的帮带,梯次培养调整吸纳了村支部书记、专职干部和本土人才4名,为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政治人才保障。

(四)创新方式是动力。西安村由村支部组织成立中药材发展协会,由支部书记(也是本届村委会委员)担任协会会长,让村干部在带领发展中学会如何管理社会经济组织,发挥村党组织政治引领、服务发展的作用。村干部同其它企业、专合组织负责分工明确,村干部负责发动群众、协调矛盾,组织会员采取租赁贫困户土地、吸纳就业和节日慰问等方式参与脱贫攻坚战,实现基层党组织有力有效管理社会组织。会内企业主体发挥技术、市场信息等优势,将生产、加工、销售中的各类风险降到最低,实现产业品牌化、标准化,确保会员增产增收,确保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壮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