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无障碍 | 关怀版 | 登录 |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因势而动促转向 顺势而为提质效 ——重庆市丰都县实现扶贫小额信贷“五转变”

日期:2020-09-08


【摘要】扶贫小额信贷是党中央为贫困户发展产业增收脱贫量身定制的一款信贷产品。重庆市丰都县聚焦扶贫小额信贷助力到户产业发展这个核心,从政策落地、生产方式、组织形式、工作重心、贷款回收等五个方面下足功夫精准干,积极引导贫困户借助特惠金融参与主导特色产业发展,有效破解了贫困群众不想贷、不愿贷、不敢贷”等难题,推动扶贫小额信贷迈入了“放得准、用得好、收得回”的良性运行轨道。

一、背景介绍

丰都县地处重庆版图中心、三峡库区腹心,面积2901平方公里,辖30个乡镇(街道)、262个行政村、72个社区,总人口85万。2014年全县共有贫困村95个,贫困人口1939671917人,贫困发生率11%,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国家武陵山片区扶贫开发试点县。于201711月重庆市政府宣布脱贫“摘帽”,全县脱贫攻坚工作从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转向攻克深贫堡垒、巩固提升质量新阶段

201612,丰都县开始启动实施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在落实政策的前期却出现了贫困户“不买账”现象。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做好金融扶贫这篇文章”的指示要求,丰都县深入剖析问题根源,围绕“资金变产品、产品变商品、商品变收益”思路,以特色产业为基础,以“五个转变”为抓手,合力攻坚破除遇到瓶颈,持续推动工作提质增效,引导扶贫小额信贷政策成为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和激发内生动力的“助推器”。截至目前,全县扶贫小额信贷累计发放12463户次5.68亿元,获贷率达63.01%

二、做法成效

(一)推动政策落地从重获贷率向重精准度转变。紧扣政策高效落地、切实见效这个核心,在持续细化政策体系、健全责任网络、完善风控机制的前提下,从严把控扶贫小额信贷精准扶贫性。一是精心抓服务。围绕应贷尽贷目标,结合开展常态化入户帮扶,重点针对有能力无项目、有资源无意愿、有项目无规模对象不断深挖潜力,引导帮助规划1.6万个项目中有12463个项目符合贷款条件并得到了资金支持。今年以来,根据政策新变化,及时摸清了边缘易致贫和因疫情影响无法外出贫困户的贷款需求,为524户因受疫情影响不能按期还款户办理续贷和展期业务。二是精准定贷款。坚持以产业类别定贷款、以发展规模定额度、以产业周期定期限原则做到无产业不得贷款、符合条件不得拒贷,积极引导贫困户参与融入全县“1+6+X”主导产业体系,有效确保了贷款额度、使用方向、还贷期限三精准。今年以来新增发放贷款7643679万元。三是精细强监管。坚持问题导向,举一反三对贷款余额开展常态化的三查三看活动即:查产业规模,看资金额度是否匹配;查资金流向,看使用方向是否合规;查管理责任,看贷款资金是否安全,做到排查发现一例跟踪落实整改一例。仅今年以来,全县就整改问题贷款109笔,涉及资金145.9万元。

(二)指导生产方式从粗放经营向标准管理转变。建立健全到户产业发展指导服务机制。一是编印技术规范。坚持实用性和操作性相结合,编印到户产业发展技术规范指导手册36套,重点围绕种源选择、农资选购、除草防疫、加工收藏等重点环节提供技术指导服务,提升贫困户农技综合水平。二是健全服务体系。县乡两级选派1415名专家组建科技特派员队伍常态化开展送农技下乡活动统筹力量配备乡镇一指导、一村一产业专、一户一服务员,点对点帮助贷款贫困户解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和现实困难。三是强化集中培训。整合涉及农培训资源,对扶贫小额信贷支持产业项目列为培训内容,培训是否合格作为产业项目实施前置条件。有效地提升贫困群众标准化生产能力,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卖向。截至目前,全县共有1万余户贷款贫困户通过多种形式参加培训实现成功创业。

(三)鼓励组织形式从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转变积极探索推广贫困户抱团融入优质产业发展新模式。一是租赁承包经营如:名山街道古家店村17户贫困户分别将获得的信贷资金用于独立承包经营该村集体修建的蔬菜种植大栅,户均年增收4万元以上。二是合作兴办产业如:虎威镇依托德清源金鸡扶贫产业园,整合村级集体资金和贫困户信贷资金,配套建立包装制品厂,贷款农户既当老板又当工人,获得分配收益和就业收入。三是三资融合发展如:仙女湖镇硝厂沟16户贫困户自愿将资源折价和信贷资金加入专业合作社,由专业合作社共同经营管理,按占比实行保底+利润分配,户年均收益达2万余元。四是集中代种代养县属国企农发集团与村集体组织按3367比例出资,为温氏集团建设140个肉鸡养殖场;温氏集团免费提供鸡苗、技术、饲料并保价产品回收。目前,全县50多贫困户用贷款资金优先获得代养权,初步测算,户均年获利6万元以上。

(四)引导工作重心从前端产出向后端销售转变。全方位推动农产品向商品化转化。一是狠抓产品转化。依托5家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企业和县内优质企业,利用获批国家级名特优新产品标识5个、市级三品一标产品151个、巴味渝珍产品标识13个,打造丰都肉牛、红心柚、麻辣鸡等为代表的169种特色农产品,为农产品向商品化转化奠定坚实基础。二是激活电商资源。运用金融支农再贷款政策,按联接销售贫困户产品数量授信并给予基准利率贷款支持;依托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对县内531个电商平台进行要素整合,促进快递物流进家门、本地产品变成钱;利用中国社会扶贫网等平台发布农产品供给信息,实行需求端供给端有效连接。三是深挖消费潜力。按照体制内按人头定目标、体制外按条块定责任原则,整合力量开展消费扶贫十进活动,推动形成县内与县外联动、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消费扶贫新格局,为农副产品变挣钱商品拓展了空间,解决了扶贫小额信贷支持项目产出的农产品难卖出和难变现问题。

(五)促进贷款回收从行政追贷向自觉还贷转变。落实了常态化监管机制,确保扶贫小额信贷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强化诚信建设。制定《丰都县扶贫小额信贷资金风险防控(试行)办法》,持续营造“守信者处处受奖、失信者处处受限”的金融信用环境。二是强化贷后管理。实行提前一个月利用推送短信、上门通知对到期贷款户提醒,按时回收7771笔、3.56亿元。高度重视逾期催收,按照“当月逾期次月清”要求,采取任务交办到人、限时追收和按月约谈滞后乡镇等措施追收,最大限度降低了逾期率。三是强化分类处置。合理利用缓释工具为非恶意欠贷户办理“续贷和展期”业务524笔2358万元。严格实行风险补偿核销,对遇不可抗力因素的非恶意欠贷按照“账销案存、保留追偿权”原则进行风险认定补偿,落实风险补偿37笔、政府补偿本息资金113.52万元,占发生额3.56亿的0.48%,补偿后依法追回7笔16.81万元。

三、经验启示

(一)狠抓前期规划是实现能放贷的前提。贫困户普遍存在有资源无发展能力,需要各级政府帮助贫困户规划具体的产业项目,为扶贫小额信贷资金支持提供载体。丰都县按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立足资源禀赋,合理确定主导产业,并紧扣主导产业帮扶贫困户策划规划产业项目,并根据项目规模测算资金需求,确保资金投放精准

(二)狠抓跟踪服务是保障用得好的关键。扶贫小额信贷支持主体是贫困户,如果任其“自由发展”,无法保证把产业做起来。丰都县不断建立健全到户产业发展指导服务机制,从编印技术规范、构建服务体系、开展灵活培训等方面,为贫困户发展产业提供精细化指导服务,既增强了贫困户发展信心,又提升了承贷行放贷底气。

(三)狠抓主体带动是实现能见效的核心。贫困户只有融入大产业,有新型经营主体帮,才能抵御风险、茁壮成长。必须充分发挥村两委作用,大力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展,让其一头连接龙头企业,一头连接农户,才能有效组织农民参与产业发展。丰都县依托优质企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从产品认证、平台营销等方面与贷款贫困户建立长期稳定的联结关系,让贫困户紧紧吸附在主导产业链上,确保能实现发展预期。

(四)狠抓贷后管理是推进可持续的保证。扶贫小额信贷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只抓信贷投放,不顾后续监管,否则不仅会造成金融风险,而且会导致政策不可持续。丰都县自始至终严把放贷、使用、防控三道关口,探索实行激励制、通报制、提醒制、惩戒制充分利用中国熟人社会价值,发挥邻里乡亲、基层组织、帮扶责任人作用,为贫困户层层增信有效防范了金融扶贫风险,确保了扶贫小额信贷特惠金融政策持续健康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