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无障碍 | 关怀版 | 登录 |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互动交流>媒体关注

新华社:院坝会上笑声朗朗 :我们华溪村变了样

日期:2022-04-24

↑院坝会现场。

“开会咯,开会咯!”

4月7日下午,暖阳照耀下的石柱县中益乡华溪村,89岁的马培清站在自家院坝里,乐呵呵地招呼着大家。

三年前,地处大山深处的华溪村还是一个深度贫困村。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华溪村不仅在当年如期脱贫,在这三年里也发生了很多“新变化”:初心步道蜿蜒而上、黄精要上市了、木瓜挂果了……

↑院坝会现场,大家踊跃发言。

2022年4月初,华溪村开了一场院坝会,村民们要讲的是“我们这里变了样”。

老党员开场

马培清说有3个“搞得漂亮”

4月7日下午,艳阳天。

院坝现场,围坐着20多名党员群众代表。“村里家家户户都希望来参加,不过为了落实好疫情防控政策,最后确定了部分代表参加。”主持院坝会的华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祥生解释。

“哪个先来说?”

一开场,王祥生没有套话直奔主题。

“3年了,大家肯定有很多心里话要说。” 王祥生说,更多的时间应该让村民自己讲。

↑马培清。

“我先来!”老党员马培清虽然89岁了,但声高音大。

王祥生目光锁定马培清,抬高嗓门点名她第一个讲。

“要得,我来说!”马培清神色有些激动。

她一连用三个“漂亮”细数村里的变化:公共设施“搞得漂亮”,住的房子“搞得漂亮”,周围的环境也“搞得漂亮”。

三年来,华溪村在变,每户村民的生活都在变。

马培清特别提到小儿子陈朋的大变样:以前是村里出了名的“酒鬼”,现在不喝酒、不赌博,还靠努力入了党。

说到他的过去,马培清一语打比方:烂泥巴打桩——打到哪算哪!

“现在天一亮,他爬起来就去扫公路,扫完回来饭还没煮得熟的话,又下地去管黄精,连这点时间都不放过。”马培清说。

三年里陈朋渐渐脱胎换骨,从扶不上墙的“烂泥巴”变成撑起全家的“顶梁柱”。

“他入党时在初心广场宣誓,是我亲自给他佩戴的党员徽章。”马培清接着嘱托坐在一旁的儿子,“你还年轻,要为党服好务,为村里做好贡献!”

“三年最大的收获就是胸前有了这枚党徽。”陈朋接过马培清的话,凝视着胸前的党员徽章说。

当面“抬杠”

“你的黄精没得我的黄精好”

说起胸前的党员徽章,陈朋说这是勤劳苦干奋斗来的。为申请入党,陈朋先后三次提交入党申请书。

过去总爱喝酒,现在总念着地里的黄精。他从村里返包了6亩多地的黄精,现在是管护的第三个年头。

“看嘛,我那一片黄精长得好!”陈朋顺手指向院坝边的黄精地说,“现在一窝黄精至少有六七斤。”

陈朋话音刚落,有村民就“不服气”,现场和他“抬杠”。

↑何绍余

“陈朋,你的黄精没得我的黄精好!”村民何绍余按捺不住激动,一边双手比划一边笑着说,“我的黄精有这么大!”

院坝会上掌声和笑声顿时连成一片。

不过要说地里种的黄精,何绍余在华溪村确实有发言权。三年前,村子里要发展黄精产业,她便是带头人之一。

“一开始,大家心里有顾虑,担心赚不到钱。”那时,村干部带头承包种植,村民们还是有些犹豫,需要有人站出来。

曾经两次获评石柱县道德模范的何绍余,迈出了这一步,一口气包下了8亩。

“她把残疾儿子都能照顾得那么好,我们相信她!”看见何绍余带了头,村民们纷纷加入,将300多亩黄精地“抢”完了。

“三四千元变成三四万元!”何绍余在院坝会上跟大家算起了账:以前种植玉米、谷子,一家一年下来也就三四千元,如今光是黄精种植管护的费用,加上去村集体务工的工资,一年收入能有三四万元。

“黄精上市了还能拿到20%的收益分红!”何绍余满面笑容。

“好!”听了何绍余的话,现场传来了叫好声与鼓掌声。

托人带话

“一定要再念一遍我家的老对联”

“我来带个话!”

华溪村党支部副书记谭冲终于“抢”到了发言机会。他下午才从中益乡卫生院赶到院坝会现场,要帮脱贫户谭登周一家“带个话”。

当天早上,谭登周的老伴焦光润因为身体不适,住院检查。两位老人特意委托谭冲帮他们来开院坝会。

“去年,谭登周一家的总收入首次突破3万元,有33000多元。”谭冲说,这个喜讯原本是谭登周和焦光润要在院坝会上亲自说的。

↑谭登周和焦光润夫妻。

三年来,谭登周一家的收入年年上涨。去年,为帮助突发困难户和老年群体,华溪村创新设立了“两不愁三保障”基金,谭登周一家就是受益者之一。

今年,谭登周又将家里的柴房腾了出来,租给经营户开了“连心小店”,销售当地土特产。小店的收益,谭登周家能分到一半,每年有5000元的保底分红。

“我要在院坝会上把这幅老对联再念一遍。”谭登周在开院坝会前一天指着家门口的对联说,这副对联每年都会贴新的,已经连续贴了四年,但是字一个都没变。

对联上的字,是小学都没读完的谭登周四年多前受伤住院躺在病床上一个一个想出来的。

院坝会开始前,在医院的谭登周和焦光润一再嘱咐谭冲:“一定要再念一遍我家的老对联!”

“九死一生靠政策,三病两苦有医保。共产党好!”在院坝会上,谭冲大声念出了两位老人最想念的对联。

“抢麦”发言

脱贫户瘸着脚来“报喜”

“我来接到说……”

院坝会上,马园莉和张剑峰异口同声道,“抢麦”发言再次出现。

“女士优先!”王祥生示意让马园莉先说。

2019年,村里陆续开起了农家乐,在外打工的马园莉夫妻俩也积极响应,回到了华溪村。

“今天我们家里都还有两桌客,一年下来收入有七八万,还可以照顾娃儿,比打工强得多。”说起自家农家乐的生意,马园莉眼睛笑成了缝。

马园莉刚说完,张剑峰就忍着脚痛站了起来。当天上午,张剑峰在村里修旅游步道时不小心伤了脚,他瘸着脚却第一个赶到院坝会现场。

↑张剑峰

“要不是之前我生重病时,政府帮我解决了大部分医药费,让我安心养病,我现在哪还能去工地干活路哟。”张剑峰动情地说,他身体好转后,通过贷款买了鸡苗和蜂桶。

“我要给大家说个好消息,我去年把5万元贷款全部还完了!”张剑峰表情很骄傲,回应他的是现场热烈的掌声。

“我们村的产业发展得都很好!”在大家发言时,谭启桂忍不住多次插话。三年前,身为村干部的她也参加了院坝会。

“除了黄精,还有木瓜、脆桃、脆李……”谭启桂扳起手指头算起来,“去年脆桃丰收,线上线下都卖‘疯’了!”

“说得没错,大家的收入也都增加了!”王祥生接过话,通过实施“三变”改革,华溪村盘活了社会闲散资金,发展起了系列特色产业。目前,当地黄精种植面积达到670亩,发展农家乐50余家。村集体已经连续三年给村民分红,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7万元,比2020年增加了1000余元。

↑华溪村不少村民开起农家乐,吃上“旅游饭”。

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王祥生也为村民们勾勒出未来的“华溪画卷”:继续壮大黄精产业,今年要再种植100亩黄精苗;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今年,华溪村还有一个“小目标”:力争实现人均纯收入2万元。听到这个消息,现场的掌声热烈有劲。

围绕这个目标,院坝里,村民们争相说着自己的打算。

院坝旁的田地里,黄精在春日下正拔节生长,木瓜花开正艳。华溪村的春天,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