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无障碍 | 关怀版 | 登录 |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互动交流>媒体关注

华龙网:巫溪大树村民种下致富树 脱贫路上自“梨”更生

日期:2020-07-28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7月27日18时10分讯(记者 李成 冉长军 实习生 汤莉)盛夏七月,走进重庆市巫溪县峰灵镇大树村色泽鲜艳的黄花梨挂满枝头,整个村庄处处散发出淡淡的果香,长势喜人的梨子让村民们看到了今年的希望。其实,自2017年开始大树村发展黄花梨种植以来,梨树产业现已覆盖全村,不少村民都靠发展梨树发家致富。

据悉,大树村位于峰灵镇东南部,是峰灵镇四个贫困村之一,全村以种植、养殖及外出务工为主要收入来源,于2016年脱贫销号。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大树村深入了解贫困户需求,从农业升级、危房改造、小额贷款三个方面下了深功夫……

农业升级

老有所依开拓幸福生活

“想让村民富起来,就一定要找准路子。”2017年,大树村大力发展集体产业,全村种植500亩黄花梨。

“不要小看这个小小的梨,吃起来可甜得很呢!”谈起黄花梨,75岁的皮耀铁似乎有说不完的话……

“我种了一辈子地,现在年纪大了干不动农活,多亏了黄花梨现在还能有点收入。”皮耀铁望着门前几颗梨树。他的两个儿子都在外务工,现在和老伴两个人一起生活。

皮耀铁家里有200根梨树,在投产的第一年产量达到了一千余斤。2019年,皮耀铁家靠梨树增收4000余元。“以前种地基本上只够自己吃,现在还有一些额外的收入。”

现在皮耀铁每天的工作就是看看田间梨树的长势如何、定期到村里领取肥料和农药养护梨树,人也清闲了许多。在尝到黄花梨的甜头之后,皮耀铁第一个支持了村里面发展冬桃产业,又领了200根桃树苗种在地里。

目前,大树村全村种植了500亩黄花梨,去年产量达到3万余斤,帮助贫困户户均增收1500元。除此之外,100亩冬桃、30亩水产养殖已提上日程。2019年投放鱼苗3万尾,筹措资金18万元。

“大树村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增强乡风建设。”郑发登表示大树村现已有两个农家乐,但需要更多的精力去发展旅游产业,实现农旅融合。

危房改造

安定居所打造酣然梦境

两年前,贺发翠一家迎来了一件喜事,搬离了土坯房,住进了二层新房。

“以前最怕吹风下雨,一遇上天气不好,晚上连觉也不敢睡。”谈到之前住的土坯房,贺发翠摇了摇头。因房龄过大,房屋漏水且常年潮湿,其中两个房间发生了局部倒塌,2017年,贺发翠一家住了30年的土坯房被鉴定为“D级危房”。

贺发翠今年63岁,常年疾病缠身。“那个时候真的是青谷子都要背去卖钱治病,看病的钱都是硬生生挤出来的。”然而祸不单行,2003年,丈夫谭仁才在医院检查出双腿主骨坏死,因残疾散失了劳动力。

2014年,贺发翠家里因病被纳入了贫困户。同年,大树村贫困家庭建档立卡130户427人。

2015年连续的暴雨天气,也让贺发翠连续几晚都不能入眠。“不敢放心地睡,感觉随时都会垮掉,要随时做好逃离的准备。”遇上恶劣的天气,贺发翠也只能和丈夫无奈的去亲戚朋友家避难。

“提心吊胆的日子真是过怕了”。

考虑到贺发翠家的特殊情况,在政府的帮助下,贺发翠得到了11.1万元的住房补贴,2018年,贺发翠搬进了两层宽敞明亮的楼房里。

目前,峰灵镇已完成危房改造133户,辐射476人,累计补贴767.5万元。

小额贷款

苦尽甘来实现顺利脱贫

去年,大树村大力提倡小额贷款发展产业,徐永凤的致富之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今年酒坊的生意还不错,现在已经卖出了六千多斤。”徐永凤指着酒坛介绍着自己家的酒坊。除了酒坊,徐永凤还创建了300平米的养殖场和400平米的鱼塘,年收入达到了35万元。

然而徐永凤今天的成就,却要叫做苦尽甘来。

从2000年开始,徐永凤和丈夫一直在外务工,三个儿子一直由爷爷在家抚养。十五年的时间里就只有春节回家一趟,两人奔波忙碌一年也只有不到八千元的收入。

2015年,徐永凤夫妇在外收到了家里的噩耗,弟弟因病去世,弟媳离家出走,两个未成年的侄儿急需照顾。这一年,徐永凤夫妇辞工返乡,想回到家乡发展产业。

“我们用打工攒下来的7万块钱建了一个130平米的酒坊。”徐永凤夫妇认真钻研起了酿酒技术,收益也能勉强支撑起家里5个孩子的日常开销。

“那段时间我3点就要起床干活,基本上一天休息的时间都不到5个小时。”煮粮食、入窖发酵、蒸酒……所有步骤都由徐永凤一个人咬牙完成。

去年,徐永凤和丈夫再次决定扩大生产规模,充分利用酿酒产生的酒糟,建立生态循环产业,但一直苦于资金不足。在村支两委的帮助下,徐永凤夫妇于4月得到了一笔5万元的小额贷款。建立了鱼塘和养殖场,投放13万尾鱼苗,喂养7头牛、7头猪。

“现在盖了新房,儿子也娶了媳妇,日子越来越好过了。”如今,徐远凤家酿的酒远销山东、深圳等地,循环产业不仅让自己走向了致富路,还带动了周边3户贫困户就近务工。

目前,大树村共发放小额贴息贷款59户,占比55.66%。“产业发展规模小、结构单一,仅仅停留在种植、养殖的家庭式经营上难以形成规模较大的产业化发展。”大树村书记郑发登表示明年将继续推进实施扶贫小额贷款,大力发展产业。同时调整产业结构,在良种引进、推广先进技术、培训技术人员等方面做好工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信

返回顶部